柳体书法的开创者——一代宗师柳公权 |
作者:柳公权书院 阅读:132人次 |
公元775年,安禄山与他的同乡史思明以及手下一批番将,以讨伐逆贼杨国忠为名,在范阳起兵叛乱,标志着安史之乱的爆发。三年后,柳公权出生了。他的祖父柳正礼,曾任邠州士曹参军;父亲柳子温,曾任丹州刺史;其兄为中唐名臣柳公绰。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,十二岁就能作辞赋。元和三年(808年),柳公权登进士第,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。李听镇守夏州时,柳公权入其幕府,任掌书记。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世家的柳公权,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。柳公权少时聪慧,十二岁就能作辞赋,有神童之誉。天子都有所耳闻。 中年得志、新科状元 唐代在选官制度上一反魏晋以降的九品中正制,实行科举制。因此,对于柳公权而言,科举是入仕的唯一选择。805年,刚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大唐王朝内外交困,外有吐蕃、回纥侵略,内有节度使拥兵自重、宦官专权。急于改变现状的唐顺宗李诵即位不久就接受了以王伾、王叔文、刘禹锡和柳宗元为代表的改革意见,进行了一系列以加强中央集权、打击宦官势力、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措施,史称“二王八司马事件”(又称“永贞革新”)。可惜,这场唐代版的“百日维新”最终以失败告终。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群体如惊弓之鸟般展开迅速反击:拥立太子李纯即位,迫使顺宗退位为太上皇。这一年,柳公权二十八岁。当他得知唐王朝的宫廷变动时,不禁扼腕叹息。他知道,唯有金榜题名,才能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付诸实践。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唐宪宗元和三年,即公元808年,京兆华原学子柳公权,在他三十一岁这一年,终于爆发。他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,喜提进士科状元,又登博学宏词科,授秘书省校书郎,开始了仕途生。 三朝侍书 元和十五年(820年),唐宪宗暴死,由唐穆宗李恒即位,柳公权进京回奏政事,穆宗召见,对他说:“朕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,想见你很久了。佛寺什么意思呢?原来,柳公权曾在荆门唐安寺看到朱审所画山水,有感而发,便在墙上题诗一首:“朱审偏能视夕岚,洞边深墨写秋潭。与君一顾西墙画,从此看山不向南。”没想到,无心插柳柳成荫,这首诗,竟让他得到了穆宗的赏识。”就升任他为右拾遗,补翰林学士,后又升为右补阙、司封员外郎。柳公权历事穆宗、敬宗、文宗三朝,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。 听名字,好像当官了,实际上,侍书官非常小,根本就是一个没有任何作用的职位。因此,柳公权求他的哥哥帮个忙。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,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:“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,先朝只任他为侍书,这种职务,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,我也以此为耻,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。”于是升任右司郎中,又转为司封郎中、兵部郎中、弘文馆学士。 文宗思念他,又召他为侍书,升任谏议大夫。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,充任翰林书诏学士。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,常常是蜡烛烧完了,而谈兴正浓,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,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。 一次,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,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,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:“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。”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,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,文宗留下他,问他为什么不说话,柳公权回答说:“君主的大节,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,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,听取忠言劝戒,分明赏罚。至于穿洗过的衣服,那只不过是小节,无足轻重。”当时周墀也在场,听了他的言论,吓得浑身发抖,但柳公权却理直气壮。文宗对他说:“我深知你这个舍人之官不应降为谏议,但因你有谏臣风度,那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。”第二天下旨,任他为谏议大夫兼知制诰,仍任学士,掌撰写诏书。 开成三年(838年),柳公权经调转任工部侍郎,但不过是备员而已。文宗曾召他问事,问他:“外边有什么议论?”柳公权回答说:“自从郭旼被任为邠宁节度使,人们议论纷纷,有的说好,有的说不好。”文宗说:“郭旼是尚父(郭子仪)的侄子,太皇太后(懿安郭皇后)的叔父,在职也没有过错。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,还议论什么呢?”柳公权说:“凭郭旼的功绩和品德,任命为节度使是合适的。人们议论的原因,据说是郭旼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,因此才升官,这是真的吗?”文宗说:“他的两个女儿进宫,是来看望太后的,并不是他进献女儿。”柳公权说:“常言说,瓜田不拾履,李下不整冠,如没有嫌疑,为什么这事嚷得家谕户晓?”他因而举出王珪劝太宗送卢江王妃出宫的事例来说明利害,文宗当即派内使张日华把二女送还郭旼家。后经屡次升迁,担任学士承旨。 晚年仕途 开成五年(840年),文宗驾崩,由唐武宗李炎即位。武宗即位后罢去内府学士官职,任命柳公权为右散骑常侍。宰相崔珙举荐他为集贤殿学士、判院事。李德裕本来对柳公权不错,但当柳公权被崔珙举荐时,他很不高兴,便将柳公权降为太子詹事,改为太子宾客。经屡次升迁任金紫光禄大夫、上柱国,封河东郡开国公,食邑二千户。又任为左常侍、国子祭酒。历任工部尚书。 大中(847年—860年)初年,柳公权转任少师。 大中十二年(858年)正月一日,宣宗在元旦举行朝会,柳公权年已八十,便在群臣之首向宣宗称颂祝贺,因含元殿较远,柳公权到时因年迈已感疲惫,在称贺之后,本要为宣宗上尊号“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”,但柳公权误称“光武和孝”,因此御史弹劾,罚了一季的俸禄,议事官恨他不退休。直到唐懿宗咸通(860年—874年)初年,柳公权才以太子太保之职致仕。 咸通六年(865年),柳公权去世,时年八十八岁,获赠太子太师。 书法成就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,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、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,遍阅近代书法。学习颜真卿,溶汇自己新意,自创独树一帜的“柳体”楷书 。为后世百代楷模,成为“唐书尚法”的突出代表之一。他的字取匀衡瘦硬,追魏碑斩钉截铁势,点画爽利挺秀,骨力遒劲,结体严紧。“书贵瘦硬方通神”他的楷书,较之颜体,则稍均匀瘦硬,故有“颜筋柳骨”之称。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,柳公权声誉日高。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,曾召柳公权到殿前,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,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,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“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”十字;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“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”十一字;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“谓语助者焉哉乎也”八字。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。又让他自写谢状,不拘真书、草书。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,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,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。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,外夷入贡时,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。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、王羲之再生,也超不过。今人学书入门,依然首选唐代颜、柳、欧、褚、虞等书法家,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,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。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,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,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 个人作品 柳公权工诗,有出口成章之才,文宗称其“子建七步,尔乃三步焉”。《全唐诗》有其存诗五首,《全唐诗外编》存诗一首,《全唐文》、《唐文拾遗》亦有收录其作品。 柳公权书法、碑刻代表作 碑刻 《金刚经碑》《平西郡王李晟碑》《大唐回元观钟楼铭》《冯宿碑》《羲阳郡王苻璘碑》《玄秘塔碑》《神策军碑》《刘沔碑》《原道碑》《魏公先庙碑》《高元裕碑》《复东林寺碑》 《杨承和碑》《严公贶碑》 行草《伏审》《十六日》《辱向帖》 |